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加配网
9月23日,国家疾控局举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关于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在传染病分类管理方面的规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科院)副主任(副院长)李群介绍,主要在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分类标准及传染病病种三方面进行了完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科院)副主任(副院长)李群。图片来源:国家疾控局
具体而言,进一步明确本法所称传染病,分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其他传染病。其次,增加了传染病分类标准,把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分类原则,明确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定义。此外加配网,根据我国对传染病调整的工作实践,对有关传染病病种进行了调整,目前法定传染病病种共40种,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
据介绍,对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实践,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修订前的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对不同类别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通过对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和成效。
李群强调,传染病的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按照法定程序对法定传染病进行调整。
比如,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通过动态监测、调查,根据它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调整到相应类别。“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类可以调整,明确了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调整程序,既体现了科学性,也体现了灵活性和实用性。”李群说。
他举例,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发生之初,原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年7月,随着疫情形势发生变化加配网,将其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13年10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甲型H1N1流感再次调整为丙类,并归入流行性感冒一并进行管理。
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