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日本在试验舰“飞鸟”上成功试射了舰载电磁轨道炮,直接打海上移动目标,还公布了现场画面。这玩意儿速度接近7马赫,专门用来应对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威胁。从去年陆上测试到如今海上实弹射击,进展比很多人预想的要快。电磁轨道炮真要成了,海战格局可能彻底洗牌。现在军舰主要靠导弹,但导弹贵啊安泰证券,一枚拦截弹动辄几百万美元安泰证券,打多了谁都肉疼。轨道炮用的是电能安泰证券,成本低还能连发,对付蜂群无人机或低价值目标特别划算。它甚至能切换模式——要面积打击就撒金属弹丸,要精准打击就用实心弹,比传统火炮灵活多了。更关键的是,这东西可能补上日本导弹防御的短板。现在日本搞的是“宙斯盾中段拦截+爱国者末端拦截”,但中段拦截难防诱饵弹,末端拦截时间窗口又太短。轨道炮射速快、成本低,如果能实现末端反导,等于给现有防御体系加了道保险。尤其对付高超音速武器,传统手段往往跟不上节奏,电磁炮靠的正是速度压制。日本明年要造两艘超大型宙斯盾舰(ASEV),排水量1万2千吨,比中美现役主力驱逐舰都大。这么大舰体估计就是为塞进轨道炮的供电系统和冷却设备准备的。美国下一代DDG(X)似乎侧重加导弹垂发,日本却赌电磁炮,这选择挺有意思——要么是技术自信,要么是被周边导弹威胁逼急了。但风险也很明显。把这么多战力集中在一两艘舰上,等于造了个“高价值靶子”。真开战肯定最先挨打。而且电磁炮目前耗能巨大,小型化和供电稳定性都是难题,离实战部署还有距离。日本这几年拼命搞高科技武器,从电磁炮到激光武器,明显是想用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但东亚军备竞赛这么搞下去,容易陷入“矛升级→盾升级→矛再升级”的循环。明年ATLA技术研讨会可能会披露更多细节,值得紧盯。电磁炮能不能改变游戏规则,关键看三点:能否解决能源问题、能否实现系统集成、以及单发成本是不是真如设想那么低。如果这些搞定,未来军舰可能会重现“大炮巨舰”的风格——只不过这次拼的不是口径,是电能和速度。


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